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科学研究 | 教学风采 | 党群工作 | 就业指导 | 招生信息 | 学生天地 | 研究生教育 | 博士点立项建设 | 学院资源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党群工作>>信息公开>>正文

2015年11月17日 17:26  点击:[]

吸烟危害人的健康已为人们所共识,对青少年来说,危害性就更大。

第一:据医学家研究表明,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各生理系统、器官都尚未成熟,其对外界环境的有害因素的抵抗力较成人为弱,易于吸收毒物损害身体的正常生长。据美国的调查表明,吸烟开始年龄与肺癌死亡率呈负相关,吸烟开始年龄越早,肺癌发生率与死亡率越高。

第二:吸烟损害大脑,使智力受到影响。在烟草的烟雾中,一氧化碳含量很高,吸入人体后,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不能正常地与氧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因而失去携氧的功能,此外,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力要比氧气大260倍,而从碳氧血红蛋白中离解出一氧碳的速度要比从氧合血红蛋白中分离出氧的速度慢得多。由于人的大脑对氧的需要量大,对缺氧十分敏感,因此,吸多了烟就会感到精力不集中,甚至出现头痛、头昏现象,久之,大脑就要受到损害,使思维变得迟钝,记忆力减退,必然影响学习和工作,使学生的成绩下降。吸烟使人的注意力受到影响,有的人认为吸烟可以提神、消除疲劳、触发灵感,这都是毫无科学道理的。实验证明,吸烟严重影响人的智力、记忆力,从而降低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心理学家还以200名大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实验指标,结果发现吸烟的学生成绩比不吸烟的学生平均差7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香烟中尼古丁进入体内刺激植物神经系统,引起血管痉挛,影响大脑皮层的神经活动,使人的智力减退。

第三:烟草中的尼古丁是一种神经毒素,主要侵害人的神经系统。一些吸烟者在主观上感觉吸烟可以解除疲劳、振作精神等,这是神经系统的暂时兴奋,实际上是尼古丁引起的快感。兴奋后的神经系统随即出现抑制。所以,吸烟后神经肌肉反应的灵敏度和精确度均下降。

第四:据调查,引起心肌梗塞的因素很多,如高血脂、高胆固醇、高血压病、糖尿病、肥胖症、酗酒、紧张等,但最主要的因素是吸烟,所以青少年应引起足够重视。

第五:吸烟导致视力衰退。根据美国圣路易大学医学中心的对比研究指出:吸烟是缺血性视神经前部病变导致视力突然下降的一个显著危险因素。这是由于吸烟有增加纤维蛋白源的倾向,血小板凝集力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下降和血管收缩性增加,使视神经供血减少所致。这种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常见症状包括视物发暗、模糊,上或下半视野缺损,甚至全盲。值得庆幸的是只要人们立即戒烟并坚持下去发生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危险性便会急剧下降,甚至与不吸烟者的该病发生率无甚差异。

目前正要求我们青少年顽强地学习,才能攀登科学高峰,决不能轻易让烟雾里的一氧化碳再来损害青少年的学习能力。那么,如何去克服这些缺点呢?

青少年吸烟的时间并不太长,量也不可能太多,不会成“瘾”,主要是心理作用。因此,戒烟并不困难。但是,这个道理大多数青少年并不太清楚。即使成年人,吸烟多年,自己没有决心去戒掉,但在有病住院期间,医院不让吸烟,什么困难也没有,烟就戒掉了。这是常见的事,更何况青少年。如果在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下,会很快戒掉的。

再者,就是要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吸烟危害肺部和心脏的正常发育,直接降低了体育锻炼的效果,比如降低了跑步、游泳及其它剧烈运动的耐力和肺活量。

同学们的父母,他们与青少年接触最密切,责任就更大,除进行宣传外,必须首先以身作则,带头不吸烟,不作香烟的俘虏。原来吸烟的也应尽快减少,直到完全戒掉。决不能在自己家里给青少年制造一个烟雾迷漫的有毒环境,使他们成为无辜的受害者。

对于学生自己来说,可以这样来做:

1、向亲友和同学们公开宣布自己已决定戒烟,这样可借众人的监督,增加对自己必须实践诺言的压力。

2、离开习惯吸烟的生活环境,如丢弃打火机等一切与吸烟有关的东西,暂时不与吸烟的朋友来往。

3、课余时,设法从事有益身心的活动(如户外运动等),以免感到无聊时再度以吸烟打发寂寞。

4、经常想象完全戒烟后的自由快乐的情形;吸烟时不再欣赏“快乐似神仙”的乐趣,改而想象肺中一片乌黑罹患癌症的可怕景象。

禁止青少年吸烟不仅是一个卫生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联合国确定每年5月31日为全球戒烟日,世界卫生组织把吸烟看成二十世纪的瘟疫。为了祖国的未来,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保护下一代的健康;为了祖国的未来,青少年应该珍惜自己的身体,珍惜自己的年华,不要再吸烟了。最后,让我们大家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投入到控制青少年吸烟的行列中去吧,这样,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才更加美丽。.

上一条:大学生安全防范常识(简明版)

关闭

 
       快捷导航
    学校主页 | 回顾旧版 | 联系我们 |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 书记信箱 | 院长信箱 | 高教社

    版权所有:天水师范学院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 | COPYRIGHT ©2017-2020
    校址: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藉河南路 邮箱:wenxueyuan1959@126.com 电话:0938-8368435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257号  陇ICP备15003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