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招生信息 >> 硕士研究生招生 >> 正文

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发布日期:2022-02-21   发布者:文传学院   

学院简介

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是在原文史学院中文系、戏剧影视文学系基础上建设而成的全校二级教授、领军人才、教学名师、特色专业、教学团队、精品课程等数量最多、层次最高、影响最大的二级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戏剧影视文学、数字媒体艺术、网络与新媒体等4个本科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教师团队被评为全国首届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与学科教学(语文)硕士点,有5门省级精品课程、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现有专任教师59名,其中教授12人(二级教授4人),副教授33人,博士(含在读)25人。28人次入选各类省级以上人才库或获省部级荣誉称号。主持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93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项,教学和科研成果获地厅级以上奖励130项。目前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735名,硕士研究生110名,外国留学生4名。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学位研究生先后获首届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专业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第二届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专业教学技能大赛特等奖和一等奖。多年来为陇东南乃至全省培养了数万名合格毕业生,绝大多数在各行各业取得了显著成绩,有些已成长为相关行业领军人物和骨干力量。

硕点简介

(一)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简介: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学校自1959年以来最早重点建设的学科。目前已拥有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汉语言文字学等5个学科方向,分别形成了西部民间文艺与中国智慧美学研究、西部神话原型与中国唐宋文学研究、西部当代作家与中国乡土文学、甘肃地方文献与中国民俗文化研究、甘肃方言与中国语汇研究等特色和优势。在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上有一定影响,为陇东南地方与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学科研究方向明确,成员的年龄和学缘结构合理。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长期从事本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学术造诣高,业绩突出,声誉良好。学科带头人均有正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主持过国家和教育部项目,发表过高质量学术论文,出版过高水平学术专著;学术骨干均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汉语言文学专业从2005年起,面向本科生开设通识课和系列专业选修课,课程体系完善,师资力量充足,教学质量良好,为研究生储备核心课程29门。有20多年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历史,每年有15%以上的本科生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本科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就业形势良好。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校生参与多项省级及以上科研和创新创业项目,并获得过国家级及省级奖励。有较充足的用于硕士研究生学术训练和实践教学的条件、场地、设施、图书资料和管理制度。有文艺学省级重点学科,甘肃省高校新型智库甘肃华夏文明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陇东南民间文艺研究中心。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在甘肃省乃至全国的本科院校中获得了良好的声誉。2022年我校将招收90名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学术型研究生。


(二)学科教学(语文)硕士点简介:学科教学(语文)是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近年来重点建设的研究生专业方向,现有专职研究生导师12名,兼职研究生导师15名,其中二级教授4名,甘肃省领军人才2人,甘肃省教学名师1人,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理论界人才3人。出版研究生教材5部,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多项。现有研究生39名,研究生在省级专业期刊发表教学设计和论文100余篇。学院依托汉语言文学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国培计划”项目聘任国内著名高校专家和中学特级教师担任兼职教授,做示范课或举办专题讲座,组织研究生赴省内外示范中学进行专业考察和教学实践,取得了显著成绩。研究生获全国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专业教学技能大赛特等奖1次、一等奖2次、三等奖2次。多名毕业生考取了博士研究生。2022年我校将招收55名学科教学语文硕士研究生。

学制

中国语言文学:3年

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3年

招生对象

应、往届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所修专业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或相近专业,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学习方式:全日制

考试科目与参考书目

中国语言文学2022年招生考试科目、参考书目

注: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按照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命题,不分二级学科方向。复试时按照二级学科分方向复试。


2022年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招生考试科目、参考书目



上一条:2023年文传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调剂群
下一条: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硕士点简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