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科学研究 | 教学风采 | 党群工作 | 就业指导 | 招生信息 | 学生天地 | 研究生教育 | 博士点立项建设 | 学院资源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研究生教育>>规章制度>>正文

天水师范学院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2017年12月13日 15:29  点击:[]

天水师范学院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为贯彻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3号)等文件精神,按照教指委《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基本要求》,进一步规范学科教学(语文)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工作,促进实践教学有效开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践教学的目标与任务

实践教学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了解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实际、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与岗位能力需要;学习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与经验,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与技能,提高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素质;学习模范班主任的基本工作方法和经验,养成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素质与能力;了解基础教育的基本规律,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教育创新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的时间要求

实践教学的时间累计为一学年,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与教育研习等环节。教育见习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进行,教育实习和教育研习在第二学年第一二学期进行。学校实习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一学期,其中教育见习2(第1学期1213周进行),教育实习20周(第3学期),教育研习2周(第4学期)。

三、实践教学的方式与内容

实践教学采取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多种形式;时间安排上采用集中实习和分段实习等。

(一)教育见习

教育见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过程,学习优秀教师的师德风范和教育教学方法,培养从事教育工作的兴趣。

教育见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参观学校,观摩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听课,参加教育管理专家与教学一线名师的专题报告或讲座,参加主题班会,参加市级或区级教研活动,体验和感受教师的工作和学校生活。原则上在市区实践教学基地进行。

在教育见习过程中,本科为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听课应不少于4节,本科为非师范类专业和跨专业学生听课不少于6节。公开课听课次数不少于2次,参加市区级或校级教研活动不少于2次,参加主题班会不少于1次,参加专题报告或讲座的不少于2次。完成《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实施情况调查报告3000字,见习总结1500字,以及相应听课评课、教研活动、主题班会、报告或讲座记录材料。

(二)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学校教育教学际过程,学习优秀教师的师德风范和教育教学方法,思考教育的科学性与人文性,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教育评价的方式及方法,有目的开展相关案例的搜集与分析。

1.教育实习的准备

培养院校应与实践基地共同做好入驻实践基地前的动员工作,听取实践基地负责人和实践基地导师的情况介绍,帮助学生了解基地现状和学科课程教学的情况;帮助学生研究教材、备课、撰写教案和试讲;鼓励学生参与学科教学拓展课程的开发与培育。要求学生有重点地观摩教学公开课和主题班会,熟悉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要求,并提交相应记录材料。

2.教学实践

学生在实践基地导师和校内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开展教学实践工作。认真听课,每周听课应不少于12节;认真编写教案,精心试讲。独立讲授新课应不少于18节;授课前需经实践基地导师的批准;课后要认真评课,集体讲评次数应不少于2次;参与辅导、作业批改、考试及阅卷等工作;积极参加实践基地的教研活动和学生的综合活动。完成相应听课评课记录、教案,以及作文讲评材料。

3.班主任实践

学生应认真参加班级集体活动,了解学生和班级文化,熟悉班主任工作实践,参与集体或个别学生教育工作(如家访、班干部工作);认真搜集和分析相关案例;独立组织班级集体活动,应至少组织2次班级集体活动,如主题班会、报告会、团会、中队会等。提交相应活动策划、记录和总结材料,不少于3000字。

4.调查报告或学位论文材料的收集

学生立足新版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育实习内容或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收集相关课程教材教法及其他实践案例、调研材料和参考素材等,为撰写调查报告或学位论文做好准备。完成基于新版课程标准、实习内容或学位论文的调查报告6000字,并附调查问卷原始材料。

(三)教育研习

教育研习的目的是通过对教育实习的系统总结和反思,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学生应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教育实习总结报告,报告一般应包括收获与困惑、存在的问题、成因分析和努力方向等,同时完成学位论文相关调查数据的最后补充完善。

四、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与保障

1.文学院按照实践教学实施方案,特别是目标任务、组织管理、实践内容实施情况,考核评定学生实践教学成绩和导师指导实践教学成绩,并作为学生评优选先和导师聘任的主要依据。

2.文学院和实践教学基地加大对实践教学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配备一定数量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备),为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撑。

3.文学院成立与实践基地负责人共同组成的教育硕士实践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由文学院院长担任组长,副院长及相关实践教学基地负责人担任副组长,负责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组织与管理。

4.文学院以各实践教学基地为单位,成立教育硕士实践教学导师组,由专人具体组织相关校内导师和实践教学基地导师联合负责学生的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过程的指导、监控和教育实践的总结工作。

5. 文学院依托学校建立的一定数量、稳定的和区域分布合理的教育硕士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协调实践教学基地,由实践教学基地安排一支较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担任导师,并提供较好的教科研力量和工作生活条件,切实制订具体培养计划和规章制度,确保安全、有效、圆满完成各项实践教学任务。

6. 文学院按程序报请学校聘请实践基地有经验、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校内导师与实践基地导师共同负责指导的双导师制。原则上每位实践基地导师指导实习学生的人数不超过3人。

8. 文学院认真组织实践教学的考核与评定,由实践基地和相关导师组按照德、能、勤、绩共同为学生评定成绩,报由文学院实践教学领导小组审核。

五、校外兼职导师职责

1、指导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有关基础教育教学与管理全面训练,教育学生熟悉和理解教育教学规律,熟悉和了解联合培养基地校情学情,切实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教育教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2、全面负责联合培养基地实践教学各环节的组织和实施工作,与校内导师协商制定针对每个学生的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并独立组织实施。全面负责学生的安全工作,掌握实习生的工作、生活状态与实习计划完成情况,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教育见习实习、班级管理与课堂教学实务、教育调查动研究、学位论文修订等实践教学任务,并结合实践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教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写作。

3、对参加实践教学学生的教案进行审阅把关,至少听研究生讲课6次左右,填写较为详尽的听课记录,提出中肯的教学意见和建议。

4、经常保持与校内导师的沟通和联系,针对实践教学存在的具体问题,向校内导师提出培养建议。

5、指导研究生修订学位论文不少于4次,参与考核学生实践教学成绩和毕业论文成绩的评定。

六、校内兼职导师职责

1、指导学生获得从事有关基础教育教学与管理全面训练所需要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熟悉和理解教育教学规律。

2、全面负责校内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和实施工作,并结合实践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教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写作,督促学生进行普通话训练、从业资格证考试和相关学术活动等。

3、在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期间,每学期至少深入联合培养基地1周,与联合培养基地指导教师协商,制定针对每个学生的实践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经常保持与基地导师的联系,全面了解学生的实践教学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商讨具体解决办法,采取改进措施,全面提高教育硕士培养质量。

4、指导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修改,开展校本行动研究。

5、做好教育硕士实践教学总结工作,会同联合培养基地导师评定实践教学成绩和毕业论文成绩。

七、研究生注意事项

1、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尊重联合培养基地领导和所有教职工。

2、遵纪守法,遵守联合培养基地各项管理制度,注意自身生命和财产安全。

3、开展班级重大活动必须得到原班主任及指导教师的同意和认可,未经学校和班主任允许不得带学生进行课外活动。

4、关心和爱护中小学生,保护他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5、经常与校内导师保持密切联系,不定期汇报实践教学的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6、注意各种实践教学原始材料的保存,按期上缴相关实践教学材料。

十、其它

文学院根据学科教学(语文)及不同年级和实践教学基地情况具体安排,制订有针对性指导实际实践教学工作实施细则和具体要求,作为实践教学评价工作的基本标准。

九、本方案自下发之日起实行,由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负责解释。

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

20171112

 

下一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读书目

关闭

 
       快捷导航
    学校主页 | 回顾旧版 | 联系我们 |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 书记信箱 | 院长信箱 | 高教社

    版权所有:天水师范学院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 | COPYRIGHT ©2017-2020
    校址: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藉河南路 邮箱:wenxueyuan1959@126.com 电话:0938-8368435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257号  陇ICP备15003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