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科学研究 | 教学风采 | 党群工作 | 就业指导 | 招生信息 | 学生天地 | 研究生教育 | 博士点立项建设 | 学院资源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科学研究>>科研成果>>正文

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在甘肃华夏文明与文化产业研究初见成效

2017年11月09日 10:34  点击:[]

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近年来致力于向应用型转型,强化地方服务合作,特别是在甘肃华夏文明与文化产业研究项目和创新创业项目申报方面成绩突出。截止20171020日在甘肃华夏文明与文化产业研究方面喜获4项科研项目和5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这不仅是文学院在甘肃华夏文明与文化产业研究与创新创业方面取得的新突破,而且也是文学院致力于甘肃省高校新型智库甘肃华夏文明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建设的必然结果。

4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项,为霍志军教授申报的《丝绸之路甘肃段考古发现与古代文学研究的新拓展》;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为陈芳芳博士申报的《白马藏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与社区发展研究》;甘肃省社科规划基金一般项目1项,为郭昭第教授的《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依据及策略建议》;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战略研究项目1项,为郭昭第教授的《甘肃省宗教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霍志军教授的《丝绸之路甘肃段考古发现与古代文学研究的新拓展》将重点考察丝绸之路甘肃段异常丰富的考古发现与古代文学之关系,加强文史结合、文图互证,力图揭示丝绸之路民族文化交流对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国文学的重大作用;还原特定时段的文学发展原生状态;揭示那些深埋于地下的文学现象。本项目研究及其成果,在我国目前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之际,可以为区域社会经济与文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具有重要意义。

陈芳芳博士的《白马藏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与社区发展研究》以甘肃、四川两省的白马藏族聚居社区为调查点,以旅游精准扶贫为研究对象,运用民族学质性研究方法与过程研究方法,通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路径呈现白马藏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的实施过程,分析这一背景下民族社区的发展变化与社区运行机制,进而探索民族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内外源动力转换机制。本项目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少数民族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从而为民族地区美丽乡村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积极条件。

郭昭第教授的《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依据及策略建议》以“1313工程为背景,按照国家关于甘肃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建设文化大省的总要求,打破现有行政边界,统筹天水、敦煌、兰州等丝绸之路文化带上的文化资源和各类生产要素,实现甘肃华夏文明与文化产业深度发展对策研究。该项目对促进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促进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强化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大学、产业、政府的互动创新、构建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传承、创新、创业三位一体模式具有积极意义。

郭昭第教授的《甘肃省宗教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将立足天水伏羲庙及全省各地文庙、道观和寺院等宗教场所及其无形的文化精神资源,探索儒释道民间信仰与智慧旅游、出版演艺、乡村旅游扶贫的有机结合,对促进甘肃省宗教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在老师的指导下,15级学生夏晓阳等申请的科研项目《基于二十四节气的传统文化创意发展与传承》以二十四节气为背景,研究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15级学生段欣怡等申请的科研项目《陇东南茶马古道旅游产品创意推广》立足陇东南地区的地理区域、文化历史等方面,将实地调查和人文历史相结合,在探究茶马古道文化的基础上,系统考察陇东南茶马古道旅游产品的方方面面。16级学生付转萍等申请的省级科研项目《羽毛制作伏羲神话传说场景图》以天水伏羲文化为背景,通过羽毛制作的方式,再一次将伏羲神话传说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该项目对伏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640.webp

下一条:厅级以上获奖科研成果

关闭

 
       快捷导航
    学校主页 | 回顾旧版 | 联系我们 |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 书记信箱 | 院长信箱 | 高教社

    版权所有:天水师范学院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 | COPYRIGHT ©2017-2020
    校址: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藉河南路 邮箱:wenxueyuan1959@126.com 电话:0938-8368435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257号  陇ICP备15003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