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22届年会暨唐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特邀专家讲座开讲(三场)
2024年6月2日上午,著名学者李浩、傅绍良与刘锋焘莅临我院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上午8:00,李浩教授在一号报告厅作题为《“花门”书写的三个层面:以杜甫“花门”系列作品及新见回纥贵族墓志为重点的考察》的讲座。此次讲座由刘雁翔教授主持,文传学院2022级、2023级全体硕士研究生参加。
本次讲座聚焦于杜甫的“花门”系列作品,重新审视杜诗战争书写的多元性与广泛性,并将杜诗涉及的异族援军问题与新见回纥贵族墓志铭进行联系。杜诗对底层人民的书写,著名的如“三吏三别”、《兵车行》等,将自己化身为战地记者,或者也可以视为历史的记录者。李浩教授认为,花门为地名,指甘肃张掖以北。杜甫是安史之乱爆发前的吹哨人,我们不仅要了解杜诗,也要了解杜诗的编年。安史之乱期间,杜甫的《北征》描写了第一次借兵回纥;《喜闻官兵已临贼二十韵》叙述了第二次借兵回纥;《谴愤》抒写第四次借兵回纥。杜甫的作品填充了史学家的一部分空白,其作品与历史是互相印证的。随后,李浩教授介绍了新见五方回纥贵族墓志所涉援唐平叛内容,以及西安地区已出土六方回纥墓志的收藏情况,包括《大唐故回纥府君墓志》 (藏碑林博物馆,简称回纥琼志)、《回鹘葛啜王子墓志铭》(藏大唐西市博物馆,简称葛啜志)等。杜诗关于战争的书写具有多维性,广泛而又深微。朝廷借兵回纥,在杜诗中留下了印迹。三位回纥贵族的墓志,对于平定安史之乱及其回纥军队的出征情况,与记载口径一致,而杜诗的战争书写就像战地记者的自谋体播报,迅速、及时。
上午10:00,著名学者傅绍良教授继续在一号报告厅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其讲座题目为《杜甫退朝后的曲江饮酒诗及其醉中史笔》。此次活动由刘雁翔教授主持,文传学院2022级、2023级全体硕士研究生参加。
傅绍良教授认为,游曲江是杜甫在长安时期的重要生活内容之一,他在这里见证了唐王朝的盛衰之变,杂糅着多种复杂情感。这是杜甫一生醉饮狂放的高峰期,他的曲江诗也体现了王朝由盛转衰的诸多细节。所以,杜甫退朝后曲江饮酒及其醉态是他生活中一个特殊的形态,而诗中的醉语寄托了他对时代变迁的独特感受,虚中有实,醉中有真,亦具有诗史特色。紧接着,傅绍良教授关于杜甫“懒朝与典春衣”问题进行了探讨。唐代制度历来强调百官常参的出勤,只有高官才可以称疾不朝,杜甫当时没有称疾不朝的资格。所以,杜甫上朝的心态为“懒朝”。随后,其就“卧麒麟”与“深住辇”问题进行了讨论。杜甫《曲江二首》表面上流连光景,醉饮狂放,其实内心愁苦极深,“二诗以仕不得志,有感于暮春而作。”“仕不得志”说出了杜甫曲江醉饮的原因,但他的愁苦远远超出个人的“仕不得志”,而是蕴含更多的时代因素,从而使曲江醉饮成为他“诗史 ”中浓重的一笔。换句话说,从退朝后的精神释放的角度去考察杜甫的曲江醉饮,可以更深层地探究杜甫心中的时代蕴含。玄宗难返芙蓉苑的现实处境是引发杜甫“卧麒麟”想象的内在原因,这在其《曲江对雨》中表达得更加明显:“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漫焚香。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傍。”此四句历来注家都关注其中有寄托,如明代王嗣奭曰:“后四句对雨之怀,言乘舆不出,南苑之人,徒为望幸,思复见太平之盛会也。”可见出杜甫在曲江的独特情怀。这种情怀甚至一直延续到他晚年飘泊夔州时。比如其《秋兴八首》其六云:“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所表达的就是对玄宗宴游曲江的追忆,远离京城时芙蓉苑依然是他记忆的焦点。
6月2日上午9:00,著名学者刘锋焘教授在四号报告厅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其讲座题目为《杜甫三秦行迹、心态及其创作》。本次活动由余粮才教授主持,文传学院教师张文静、孙菻,以及文传学院22级在校本科生参加。
本次讲座集中探讨了杜甫在长安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活经历和创作历程。长安作为唐代的政治文化中心,对杜甫产生了深刻影响,尤其在其诗歌风格和思想情感上。杜甫在长安大约度过了13年时间,这段时间不仅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也是他从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向“诗圣”的转变期。我们通过对杜甫在长安期间的诗歌作品分析,可以发现其心态变化和创作思路的形成。刘锋焘教授还讨论了杜甫的其他生活阶段、旅行经历及其诗歌创作的关系。杜甫在其诗歌中展现出了从追求政治成就到渴望隐居的思想情感转变,反映了其复杂的人生历程。早期,杜甫充满自信地期待通过科举进入政府实现政治理想,但长期未得重用让他感到心理落差和悲哀。尽管如此,他仍关注社会并尝试贡献力量。到了晚年,杜甫表现出更强烈的隐逸倾向,向往回归自然、平静生活。杜甫的诗歌不仅揭示了个人无法改变的命运,也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背景和个人对国家和人民深厚的爱。杜甫的作品细致描绘了自然景观和社会现实,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此外,杜甫与其他文人的交往也对其诗歌风格和主题产生了影响,比如《春日忆李白》等作品体现了其与友人的深厚友情和对时代的批评。
本次三场讲座深化了同学们对杜甫及其作品的深度理解。讲座结束后,三位专家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互动。
李浩:西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等。主要从事唐诗阐释、唐代士族与文学关系、唐园与文学关系,新出唐代石刻文献等方面的研究。
傅绍良: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杜甫研究会理事、中国李白研究会理事。从事唐代文化与文学,唐代政治制度与文学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唐人朝诗与唐代政治生态研究”。
刘锋焘:长安文化•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副会长,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宋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辽金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词学研究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