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校庆65周年系列活动——西北师范大学赵逵夫教授来我校开展学术交流

发布日期:2024-09-29   发布者:文传学院   

校庆65周年系列活动——西北师范大学赵逵夫教授来我校开展学术交流


      2024年9月27日,西北师范大学赵逵夫教授在雷达文学馆作题为《从秦人对天水的早期记忆看在其发展史上的意义》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院长王贵禄教授主持,文传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参加。

      本次讲座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秦人对天水的早期记忆及在其发展史上的意义。首先,赵逵夫教授结合已发现的青铜器探讨天水地名的由来。有学者认为天水地名源于“天河注水”,赵逵夫教授认为这种说法缺乏具体的依据,他指出天水之名并非始于西汉,而始于先秦。天水是汉代以前汉水的发源地,天水得名与其在汉水上游有关,天水实为“天汉源头”之意。赵逵夫教授通过丰富的文献材料论证了天水地名本身就和秦人早期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其次,赵逵夫教授结合自己的论文《“夸父逐日”神话的历史文化内涵》指出,《夸父逐日》的神话反映了原在东方的商奄人与秦人西迁中的历史。赵逵夫教授讲到,秦人发祥在今天礼县的东北部、西和县北部、天水西南这片地方,后来向东北方向转移,经过天水(秦州)、秦安、张川进入陕西。这就是说,秦人发源于西汉水上游。最早,并没有西汉水、东汉水之分,后因地震的原因中断,上游部分流到略阳折而南流,入嘉陵江,流入长江,而作为主要支流的沔水仍东流至湖北入长江,从此才分别叫做“西汉水”“东汉水”。古代称“天河”为“汉”或作“云汉”“银汉”,就是秦人以自己所居之地的汉水来命名天上这个在夜晚看来银色的云带,实际上是很显明的星球带,然后将天汉西侧那颗最亮的星命名为“织女星”,来纪念自己以“织”而名传后世的始祖女修。

      结合“牵牛织女”的传说,赵逵夫教授认为,乞巧文化实际上是早期秦文化的遗留。西和、礼县的乞巧节从农历六月三十日晚开始到农历七月初七夜半子时结束,七天八夜,乞巧是祈求技艺、智慧、美德的女儿节,是争取家庭、社会地位和幸福美满生活的女儿节,姑娘们通过一年一度的乞巧节,不仅学会了诗歌创作、唱歌跳舞,也提高了生活、生产能力,扩大了知识面,对生活、社会、国家与自身的命运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可以说,乞巧节是未婚少女具有传统性的自修学校。乞巧节反映了秦人对始祖的怀念和纪念。赵逵夫教授指出,其实秦人在天水这一代留下了很多东西,但都被人遗忘了,所以我们应该立足于文献材料,进一步研究、发扬陇右优秀的传统文化。

      讲座最后,赵逵夫教授还与同学们分享了读书和做学问的三点建议:第一,读名著,多读重要作家的重要作品。第二,确定研究领域相关书籍,并进行精读。第三,多读根柢书,读相关领域有开拓性、有总结性、有影响力的研究著作。

      王贵禄院长对此次讲座进行了深入总结。他指出,同学们应该从赵逵夫教授的讲座中学习到进行地域文化研究时从哪些文献入手,可以将青铜器铭文等材料进一步印证学术论点。赵逵夫教授的学术研究既有历史文献考释和出土文物佐证,还有宏大的文化视域,对研究生进行学术研究有极大的启发。


上一条:传诵红色经典,赓续红色血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天水师范学院建校65周年经典诗文诵读大赛
下一条:​校庆65周年系列活动——浙江大学黄河清教授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