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喜报:我院获批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1项甘肃省社科基金项目

发布日期:2025-10-09   发布者:文传学院   

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5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结果,我院获批西部项目2项。

2025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立项名单

马小明副教授主持的《晚明女性意识觉醒与诗歌创作研究》以万历至崇祯年间的女性诗人及其作品为研究对象,在全面搜集与系统整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立足于晚明女性意识觉醒与诗歌创作的互动关系,聚焦于宫闺才女、青楼诗人、“女山人”、贞烈女性等创作群体,从性别视角重新诠释明清易代之际女诗人创作中体现的文学思想与审美追求,深入探究晚明女性意识觉醒的具体表现特征与历史文化成因,着力分析晚明女性诗坛繁荣的深层动因和发展轨迹,进而整体性地把握晚明时局和晚明思潮对女诗人创作走向的影响,以期为明代文学研究提供新的学术增长点。

陈芳芳副教授主持的《伏羲文化的多民族叙事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从中华文化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意义出发,通过多民族的视角研究伏羲文化生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作用机制,有利于溯源伏羲文化在我国的流传脉络、发展过程,展现文明成果,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课题研究对于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民族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近日,甘肃省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5年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我院王桂丽老师主持的《“数字丝绸之路”语境下天水雕漆非遗活态传承与文创产业数字化融合发展研究》获批一般项目立项。课题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水雕漆”为研究对象,立足“数字丝绸之路”战略背景,系统探讨数字技术如何赋能天水雕漆非遗活态传承与文创产业升级,旨在破解天水雕漆传承断层、市场萎缩及国际化不足等现实困境。研究不仅涵盖技艺本体、技术应用等显性层面,更深入挖掘文化认同、价值共创等隐性维度,着力构建“以数字技术激活文化基因,以产业融合重塑传承生态,以区域特色彰显文化自信,以国际视野推动文明互鉴”的四维机制。课题既回应“数字丝绸之路”对非遗传承的时代要求,又为西部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与产业创新升级提供可操作的理论范式与实践路径。

2025年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般项目)立项名单

此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甘肃省社科基金项目的成功立项,充分体现了我院在古代文学和地域文化研究方面的特色方向和学术实力。学院将继续围绕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开展学术研究,力争产出一批具有重大学术影响和社会价值的标志性成果,为服务地方社会文化发展贡献力量。



上一条:近代小说与文学转型学术论坛暨中国近代文学学会 小说分会第十届学术年会大会发言(第一场、第二场)
下一条: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举办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宣讲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