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首页 >> 成果速递 >> 正文

发掘地方文化优势探索特色发展路径

发布日期:2022-02-20   发布者:文传学院   

天水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团队:

发掘地方文化优势 探索特色发展路径

天水市是中国西部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天水师范学院坐落于此。天水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于2019年获批招生,现已形成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等5个二级学科方向。

天水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为甘肃省重点学科,在60余年发展历史中积累了丰硕的成果,这为研究生培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近年来,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聚力地域文化资源利用,注重特色发展路径探索,从5个二级学科凝练出了特色鲜明的研究领域,为研究生培养注入了丰富的内涵。

中国古代文学方向:围绕伏羲、女娲、西王母等神话原型和传说,形成中国古代审美文化与甘肃神话传说的研究优势;重视唐宋文学特别是唐代豪侠文学研究,对中国豪侠文化进行多学科视域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利用中国西部革命文化资源,对西部革命文艺进行开拓性研究;结合文化地理学等文化研究理论,发掘西部文学研究的学术增长点;充分利用甘肃长征路线和乡土中国的地缘优势,形成甘肃乡土文学研究优势。文艺学方向:重视中国智慧美学的世界视域会通研究,特别是中国抒情美学、叙事美学本体研究;立足天水伏羲庙、玉泉观、麦积山及全省各地文庙、道观和寺院,形成以始祖文化为代表,兼具宗教、哲学和美学思想的甘肃民间信仰研究优势。中国古典文献学方向:立足陇东南地方文献尤其是遗散诗碑的整理研究,彰显陇右地方文献在中国文学版图中的价值意义;立足陇东南始祖文化,进行伏羲女娲民间信仰乃至甘肃民间信仰研究;立足甘肃所藏文献等文化资源,古长城、丝绸之路线路,形成敦煌典籍及其他地方文献的研究优势。汉语言文字学:立足西北方言,加强从上古到现代的汉语口语系统和文字系统的演变规律研究,发掘民族迁移和民俗演变的历史脉络;加强陇东南方言调查,特别是天水、陇南方言的语音、语汇、语法研究;立足语言嬗变现象,突出诸如地方文献及西北地区语言接触问题研究。

近五年来,天水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团队立足陇东南、面向甘肃、辐射西部,以发掘地域文化资源为依托,以探索学科的特色发展为宗旨,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作出了贡献。

团队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项目5项、省社科基金项目及其他项目8项,这些项目都立足地域文化,具有特色化视野;出版《高地情韵与绝域之音:中国当代西部散文论》《中国古代咏侠诗史》《甘肃历代著作集成》《杜甫秦州诗的诗意解读》等极具地域文化特质的著作15部;发表《抗日战争时期甘肃文艺运动论略》《杜甫的侠义人格与诗格》《唐代墓志中新见的唐人著述辑考》《雪漠〈凉州词〉地域书写的价值显现》等学术论文120多篇;获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次、二等奖4次、三等奖7次,获敦煌文艺奖1次,获天水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4次、二等奖5次、三等奖7次;提供的省市智库论文被采纳3次。

在研究生选修课程中,设置“中国古代侠文化与侠文学研究”“中国西部文学叙事专题研究”“西部地区语言接触研究”“陇右出土文献整理与研究”等课程,使研究生能够学习具有地域文化特质的课程,增强科研兴趣。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每年举办“研究生学术月活动”,通过邀请知名学者交流、组织校内外学术沙龙、学术论文评比等学术活动,有效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每年给研究生下达具有地域文化导向的科研项目不下10项,引领研究生从事科研活动。天水师范学院与陕西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签署了框架协议,每年都有交换生名额数名,通过为期一年的交换学习,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

天水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建设思路清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依托地域文化资源,显示出特色化发展态势,并取得了相应的成绩。研究生教育特色发展的探索,已初见成效,在把握“以德立人、以思立行、以学立身”宗旨的前提下,彰显地域文化资源的优势,如西部红色文化、始祖文化、陇右文化、三国文化、石窟文化、农耕文化等,使研究生在科研项目申报、学术论文写作、毕业论文选题等方面,都能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有的放矢。首届中国语言文学10名硕士研究生已申请各类科研项目11项,发表省级论文近30篇,其中3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


上一条:【荐书】《中国古代咏侠诗史》
下一条:文传学院在甘肃省第16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获佳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