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赵晓霞教授莅临天水师大,解读《诗经》劳动教育的四重境界

发布日期:2025-09-22   发布者:文传学院   

919日,西北师范大学赵晓霞教授在天水师范大学雷达文学馆,作了题为“《诗经》劳动教育的四重境界”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文学于文化传播学院郭治锋副教授主持,2025级学科教学(语文)全体研究生参加。

EBC0


讲座深度解析了《诗经》中蕴含的劳动教育智慧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首先,赵教授谈到《诗经》所蕴含的中华传统劳动文化观念,她指出,中国特色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和深厚渊源。她介绍,《诗经》不但生动记录了先民们的劳动生活,而且深刻构建了中华传统劳动文化观念和精神。

10D09


其次,赵教授谈到“四重境界”融合的劳动教育意蕴,她讲述了关于人生“四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的划分框架,对《诗经》中的劳动教育意蕴进行了新颖解读。她将《诗经》的劳动教育意蕴概括为“四重境界”的融合:以“诚实劳动”正视劳动教育的“欲求境界”,以“对话精神”开拓劳动教育的“求知境界”,以“责任担当”践行劳动教育的“道德境界”,以“自我创造”实现劳动教育的“审美境界”。她通过分析《诗经》中大量的劳动描写,指出这些诗歌不仅记录了古代先民的劳动场景,更体现了劳动赋予个体生命价值的重要意义。

最后,赵教授谈到对当代劳动教育的启示,她强调应当规避劳动教育目的与价值的割裂和对立,同时强调五育融合下的劳动教育实践方式。她认为,《诗经》的中华传统劳动教育意蕴具有“四重境界”融合的特点,为实现当代劳动教育目提供了路径。赵教授建议,当代劳动教育应当以“诚实劳动”“对话精神”“责任担当”和“自我创造”开创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境界。

95188

讲座结束后,现场师生与赵教授积极互动。同时,郭治锋副教授也指出,研究生需要向赵教授学习研究论文的方式方法,赵教授提到的五育并举在《诗经》中的体现,同样也可以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寻得踪迹,这正是研究生需要不断学习与探索的。

本次讲座不仅提供了理解传统文化的新视角,更将诚实劳动、求知精神、责任担当与自我创造的价值观融入当下,激发了同学们对劳动的全新认识和文化自豪感,有效引导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名家简介:

赵晓霞,教育学博士,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南伊利诺伊州立大学访问学者。担任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研究中心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程与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高度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甘肃省中语会副理事长等。先后在《课程•教材•教法》《中国教育学刊》《光明日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相关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光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等全文转载。出版专著3部。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先后荣获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甘肃省教学成果奖、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奖等。荣获省省领军人才(第二层次)、省技术标兵、校级“教学名师”等称号。


上一条: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举办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宣讲会
下一条:王荣生教授主讲《变革时代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倡导 “真实语境” 教学实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