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河南大学孙先科教授主讲《家族、大学与宗璞的小说创作》

发布日期:2025-10-14   发布者:文传学院   


1012日,河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先科教授在天水师范大学雷达文学馆了题为《家族、大学与宗璞的小说创作》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王元忠教授主持,孔会侠教授、王惠民老师,以及文传学院24级、25级现当代文学、文艺学全体研究生参加。

本讲座主要围绕孙教授的两篇论文展开。孙教授首先针对“家庭”分析道,宗璞少年时期的爱情创伤与家族伦理传统形成创作张力,宗璞的代表作《红豆》《三生石》等作品中的爱情悲剧,既源于婉约诗风影响下的悲剧美学,亦暗含对“父慈子孝”“夫妻相敬如宾”等传统价值观的认同。与同时代作家王蒙、张贤亮相比,宗璞笔下的“大家闺秀”形象更显礼教浸润下的克制与隐忍。

关于“大学”,孙教授谈到:宗璞自幼随父冯友兰辗转清华、西南联大、南开大学。而西南联大“大家庭式”的学术共同体,既为其提供了中西文化交融的语境,也使其在革命叙事中保留了对家庭伦理的温情书写。与《青春之歌》中家庭成为革命阻碍的设定不同,宗璞笔下的江玫(《红豆》)因家国破碎而走向革命,凸显出了“家-国-个人”的伦理驱动模式。

研讨会上,孙教授指出宗璞的创作突破了五四以来小说创作对家庭伦理的否定和反叛这一主题,其作品主人公通过对家庭伦理的坚守与牺牲,构建了独特的价值链条。针对宗璞在文学史被低估的现象,孙教授呼吁研究者多发掘小说中的家庭伦理线条,把家与国的关系疏通之后,就能更好读懂宗璞。

在交流提问环节,孙教授细致地解答了同学们的提问,指出宗璞其超越功利的知识分子书写更具人文厚度,从性别视角来看,宗璞更是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将情绪记忆升华为了文学审美。


最后,王元忠教授对孙先科教授的讲座进行评议:其一是角度新,从家庭伦理谈宗璞的大家闺秀气质及其创作,于现当代文学反传统之外发现了别样的表述;其二是条理清晰,先谈家庭和大学于宗璞礼教传统形成的影响,说明其如何形成了写作的宗璞,而后又以青年时期的《A.K.C》、中年时期的《红豆》和晚年的《野葫芦引》四部曲为代表,围绕“家庭伦理如何适应和进入二十世纪实际动荡的时代和反传统的机制”细读作品,说明了宗璞写作的独特和价值,并分别从家乡兴趣、生活解读、问题意识、文本细读、方法启示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孙先科老师的讲座。

此次孙先科教授的讲座以独特视角深入剖析了宗璞小说创作与家族、大学环境的紧密关联,为我们重新审视宗璞在现当代文学史中的地位提供了坚实依据,相信这场讲座能为同学们今后的学术研究打开新思路,激励大家在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名家简介:

孙先科,博士,二级教授,河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河南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文学思潮与当代作家研究。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万字,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多项,出版《颂祷与自诉》《叙述的意味》《说话人及其话语》等多种著作。



下一条: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举办中国近现代文学系列讲座(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