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雒江生教授专题(3)——学术人生
雒江生教授的学术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汪聚应
雒江生教授是天水师院知名教授,全国优秀教师,他一生致力于语言文字学的教学与研究,在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以及训诂学方面成就斐然,尤擅长于文字训诂,在《诗经》《尚书》《尔雅》等先秦经典的治学研究上积累深厚,考镜源流,梳理文献,博通相兼,创获良多。他淡泊名利,潜心学问。作为著名的训诂学专家,其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融会贯通的创新精神,淡泊名利的人格精神,诲人不倦的师德风范,不仅铸就了天水师院老一辈学者的学术高峰与人格魅力,而且对新一代学人及学术创新启迪深远。他的逝世,对天水师院、对我国训诂学事业都是莫大的损失!今天水师院文传学院隆重举行追思怀念,意在缅怀先生,总结经验,汲取丰富的学术营养,促进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字训文诂树风猷。三诂成典著高丘,高山仰止淡名利,真士自古有风流。
作为学术引路人的雒江生先生
温宝麟
雒江生先生长我15岁,大学毕业早我18年。是我最为尊崇的师长。10年前我们的住宅楼宇相连,探访颇紧。平日里见面,雒先生都是开口直呼名号“宝麟”,呼者亲近,应者欣然。我的生物钟早于众人,凌晨6点必下楼,穿过校园出校门走向河堤,置身于柳岸河堤,这是“吐纳换气”的绝佳处所,下楼后总会遇到晨练走步的雒江生先生:臃胖的身影在微亮路灯催伴晨曦中蠕蠕活动,围着旧校门紫藤架旁边的圆形花坛转圈圈。步履是那种年少时不曾有过体育项目锻炼的蹒跚前倾状,似乎要快步却总赶不起来,慢条斯理,拖拖沓沓。想来他的下楼时间要早我至少半小时。待迟起辈同仁盥罢出门寻餐时,雒先生已与《尔雅》、《广韵》等伏案对答良久,数十年寒暑不辍。
一、忆旧追思 最后两次晤面
2018年10月,接先生用座机打来电话,随即赶到校园10号楼,先生翻开中华书局刚刚出版的《尚书校诂》,双手递我面前,让我看扉页题款——“宝麟教授指正 雒江生敬赠 2018年10月28日。”
题款称谓几令温某愧煞!
手捧雒先生煌煌巨著,恰如河伯面对大海,羞愧得我无地自容:我很清楚自己笔下那些满嘴跑火车的雕虫小技,那是哪门子学问!惟愿先生的器重激励能成为我等站在学术门槛的加力器;先生无征不信的严谨风范及金贵的学术业绩,成为反省自我的参照标识!
我曾在1998年第11期《文史知识》上刊发《解悟“绿蜡”》小文,当时有点沾沾自喜。不日,讨教于雒先生,先生赞许后说,中华书局办有两种刊物——《文史》面向国内外高层学者,属于高级别大型学术刊物,《文史知识》是中华书局《文史》的配套普及刊物,面向喜欢读书的广大群众。至此,我方恍然,同是中华书局主办,但文野高下判然。这以后,《文史》就成为我心中高山仰止的顶层圣刊。2019年2月11日,我与王建斌结伴再访雒先生,事由是奉还先生收存的第三十八辑《文史》原件。终于有缘捧读《文史》了,大十六开版面一指厚度的原件中,先生的《秦国名考》赫然在目,翻看繁体排印的页面,见P.226、P.229、P.231有多处先生勘误的笔痕涂迹:缺失引号处较多,先生用笔尖将前引号或后引号一一添写到准确位置;P.226一处7字符衍文则用刚好框住这7个字符的窄长框圈定;错排的“日”字,小心翼翼借势描成“曰”字等。最妙的一处是,P.229第5行,10个字符的一句,被用慢工利刃刮去,再用细笔添写上8个字,(请原谅,8字中有两个字我从未见,电脑字库不存,所以无法原貌还原。)可想而知,雒先生执定放大镜运作时,刀工当是何等精到,几乎看不出刮改痕迹。
进屋坐定,先生兴致尤好,风神朗朗,笑声呵呵,声律颇有质感。奉上《文史》完璧归赵,先生夸赞建斌是他这些年教过的优秀学生之一,虽然从事管理工作,却坚持不辍学业,好学上进,文笔不错,当为最具专业实力的管理工作者!说到兴头上,先生欣然拿出刚修改定稿的《我的国学研究与国学研究所》一文手稿,让我俩传看提意见。21×16款的稿纸上,钢笔行书字迹绝无一字出格,匀匀称称,清秀娱目。翻看到23—24页,只见上面有一大段落评介我的《<红楼梦>的教育反思》,增删修改加润颇多,非常深情传神:
“温宝麟副教授的选题更为别致,是《<红楼梦>的教育反思》。宝麟选这个研究课题,也与我有点关系。宝麟的“红学”功底很深,我给宝麟建议,用“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写《元白诗笺证稿》的方法研究《红楼梦》。陈寅恪先生的《元白诗笺证稿》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开一代学风的杰作,其研究方法是贯通文学与历史,不仅是文学的研究,也是历史的研究……宝麟运用这贯通文学与历史的研究方法,以宋明以来教育发展历史为背景,发掘了严父慈母式的贾府教育格局等八处文化现场,探究了因袭千年一贯制的封建正统教育封闭没落的特性必然导致其动机与效果相悖的内在规律,进而论证了教育危机助推贵族社会“厦倾”“灯尽”的衰亡进程,这应是曹雪芹关于教育的深沉反思,对研究认识“红楼”时代的教育历史有很大参考价值。后来宝麟又扩大研究内容,写成二十万字的学术研究专著《<红楼梦>的教育反思与心理阐释》,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不仅是《红楼梦》别开生面的学术研究专著,而且是研究中国教育史应该参考的一部书。”
今再翻看,不禁潸然。27年前,针对我以教育视角探讨红楼梦的初衷念头,雒先生指导我读陈寅恪先生《元白诗笺证稿》,借鉴陈先生文学史学贯通研究的方法,求得别开新面的红学成果。先生的引导使我如登临高峡平湖,视野开阔,紫气东来。然而,真正搞起来谈何容易,学术功力的欠乏与心性耐力的脆弱,致使计划草草收场。如今面对先生如许赞评,只觉愧对先生盛义期许。辜负了先生当年的殷殷教诲。
临了,先生将那本第三十八辑《文史》原件送给建斌,言,他还有一本!并交付《我的国学研究与国学研究所》一文手稿于他最为信赖的学生建斌。然后唦踏着布鞋伫立门口送我们下楼,直待我们下到二楼,才听到先生进屋的关门声。建斌怀揣《文史》原件与先生墨迹刚干的手稿出得单元门,我便要求他为我复印了《秦国名考》的排印出来后的涂改清样及《我的国学研究与国学研究所》一文手稿:你最富有,我亚富有!
2019年暑假期间,又跟张宇商量好一同去看望雒先生与王廷贤先生,临到跟前,张宇得悉雒先生去了北京,只好作罢,遂结伴看望了廷贤先生。
后来得知,这年6月末,雒先生突然发病,于天水住院10余天,7月10日转院北京。开始听说治疗效果尚好,心中暗自念佛,思谋着不日病愈回来,再去触沾那三大间册牍盈架的书库里所藏文渊气息,再去探求那文稿笔墨端方整洁的书房案头所储存的乾嘉正脉严谨治学的密码信息,还有那公文稿纸被横置书案、恭笔竖行书写一如剥茧抽丝的崇古理性,以及语调轻绵语速舒缓春风轻拂般的引导教诲……
这一等就是3年多。前几天突然传来雒江生先生逝世京城的消息,惊痛难抑。2019年2月11日的楼道送别,竟成永别。当时总是理想化地想着来日方长来日方长,严酷的现实却是“80岁高龄老人”哪会有许多“来日”“来日”? 现今脑海叠现当年着布鞋暖裤毛衣楼道伫立送别的佛面音容孤寂身影,愈发悲痛难当。适值地方防疫正紧,我被封困陇南不能动身,无法去现场悼念略尽心意,只能借网络发声以抒悲怀;学校方面亦有力使不出,无法组织相关人员代表全校同仁去北京料理后事。呜呼!惟借此追思感言,略抒特殊时段难以言清的惜痛情思!!愿天国为先生备好书库文案,先生将一如既往地笑对书牍文稿!
二、从先生身上默化精神力量
1998年,国学大师、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冯其庸先生购得三秦出版社刚刚出版的《诗经通诂》,盛赞该书的高阶学术地位,激励雒先生:“60岁正是做学问的时候!”并告诫天水师院:“你们学校可要看好这个人!”冯先生目光如炬,手掂《通诂》即能判准作者的高位价值,并对国宝般的乾嘉余脉人才施予跟踪关照。后《尚书校诂》《尔雅正诂》相继出版、付印,作为雒先生的终生宏愿——经书训诂注本三书,按着先生的时间表格如期圆满完成,平生宏愿圆满实现。考虑到经书训诂注本三书因过于古奥而拒人退避,雒先生又特地为大众读者撰写了《诗经通诂》的配套通俗本《诗经订诂》,和《尚书校诂》的配套通俗本《尚书注译》,《诗经订诂》2018年已待字出阁于中华书局;《尚书注译》2018年10月案头扫尾即将杀青,先生屈尊低就,接通地气的平民胸襟,愈发令人钦叹!
雒先生终身痴情的乾嘉考据真学问,我等浅浮之人难以靠近,因为我们不具备矢志不渝从一而终的非凡定力;不具备精识熟记枯燥古奥的训诂词句,比如段玉裁《说文》及郝懿行《尔雅义释》等,你有兴致反复识读熟存心底吗?一句话,我等身处功利至上享乐至死的大环境中不具备罕有的国宝级古籍情怀。
尽管这样,只要你虔心细读雒先生《成纪辑闻》《读书治学忆往》《秦国名考》等文萃,立马就可获得膜拜精粹学问的享受过程,那字里行间,都让我心里储满了扎实、可靠、信服、提升境界的由衷钦佩。考订无一字无来处,推论无一处不服贴,学海高深却又触手可及,比如身畔俚俗口语里深藏的古奥密码,片刻间便被书山学海的精准引证释通解透,款陈典例,安详举证,一如再沐先生徐徐春风然。自身的急切躁气登时敛凝驱退,心性随即被净化。和先生长期讨教,非为增进多少训诂考订学识,而是体悟到一种看淡世俗功利 独享寂寞 乐在其中的人格力量,进而潜移默化那可贵的严谨治学信条于己身!
所谓见贤思齐也。
三、成就雒江生先生学术霸主的因素
1、“天禀书牍情缘”是成就雒江生先生学术霸主的内因。
2、乾嘉正脉传承是成就雒江生先生学术霸主的外因
3、看淡世俗功利 独享寂寞 乐在其中的高阶境界
“天禀书牍情缘”和“乾嘉正脉传承”的内外因素激荡融合的必然结果,便形成了雒江生先生看淡了世俗功利,甘愿“静默”独享寂寞乐在其中,坦然笑对人生的人生信条。此人生境界超越了世俗功利,脱离了低级趣味,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粗茶淡饭足矣;唯有对经典辨讹证疑,潜心精进务得新义是其生命价值全部。似由此岸已达彼岸,即红楼梦中贾雨村所谓“翻过筋斗来的”人!这是落实雒江生先生汉学传承的坚实保证。
怀念我的恩师雒江生先生
王建斌
雒老师的学问是真正的冷门绝学,但雒老师在学生眼中却并不高冷,虽然他的训诂学没有弟子能够传承其衣钵,但始终笑呵呵的让人如沐春风的儒雅面影却令每一位学生印象深刻,他的平和、纯粹、执着、严谨对每一位学生影响深远。
正如有人所说,雒老师仿佛就是为学术而生,他将自己的生活与所从事的学术研究浑然天成地融为一体。由于无法与他进行学术对话以至于学生们跟他交流的机缘很少,因工作关系我可能是跟雒老师交往最多最久的学生之一,惊闻老师逝世的噩耗,辗转难眠,近年来的几件事在脑海中愈发清晰。
2015年,甘肃省为纪念园丁奖评选30周年,拟编撰一部展示三十年来陇原名师风采的书,雒老师作为1995年全国优秀教师荣誉获得者被省上点名录入,需要提交一篇事迹材料。当年雒老师已经77岁,又正在撰写专著,我们计划由他人写一篇事迹材料,后来发现雒老师的研究领域很少有人能真正进入,所以最终还是请雒老师亲自撰写,雒老师欣然同意。不久后,雒老师在他闻名陇右的书房里将工工整整抄写的《学习研究国学五十年》一文交给我,打印出来他审阅后上交,雒老师再三嘱咐我不要再做改动。省上对此书编撰非常重视,教育厅一名副厅级领导负责跟我多次沟通,尊重雒老师的意见对文章几乎没做任何修改编入。该书出版后我呈送雒老师,雒老师看后很平和淡然地告诉我书中对原文个别词句有改动,我当时看了之后觉得这点儿改动似乎无伤大雅,直至后来看到雒老师在发表其宏文《秦国名考》的《文史》第38辑杂志上“插、圈、刮、贴”诸种手法齐上的修改,我才真正明白了在先生眼中文字的谨严与神圣。
2018年,凝结了雒老师二十余年心血的《尚书校诂》出版,在学校乃至训诂学界一度成为热点,文学院的几位教授纷纷表达了获赠巨作的欣喜与敬佩。10月某天,雒老师打电话让我去家里,书桌上整齐地摞着几本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尚书校诂》,雒老师将一纸条交给我,上面是他一如既往的行楷小字罗列着几个姓名和职务,嘱咐我一一送到,代他向关心该书出版的人士表达谢意,我翻开每册书的扉页,却并不题一字,雒老师的纯粹、平和、严谨真的是深入灵魂的自然表露!在他心中,学术研究就是个人纯粹的兴趣和追求,与名利无关,甚至与他人也无关。
2019年初,雒老师以81岁高龄深情回顾了自己的国学研究以及学校国学研究所的发展历程,当他将工整清秀的二十几页手稿交给我时,仍不忘叮咛我一定要亲自校对。10月,学校隆重举行建校60周年庆典,评选出学校60年发展历程中的5位杰出教师授予特别贡献奖,雒老师当之无愧入选,在庆典大会上要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离退休工作处王处长代表学校联系雒老师领奖事宜,雒老师当时正在北京就医不便出席,告知王处长由我代为领奖。听到这一消息后我惴惴不安,几次欲向雒老师建议另请他人代领,但以我对雒老师的了解,他指定我肯定是认真考虑的,不敢轻易推辞,经请教别的老师,都以为应该尊重雒老师的意见,于是我诚惶诚恐地登上了天水师范学院60年来最隆重的领奖台,从省级领导手中接过沉甸甸的奖杯和证书。后来在雒老师的只言片语中,我才领悟了老师的周密考虑和良苦用心:若让亲属代领势必要给学校繁忙的校庆活动增添接待安排的麻烦,也让这一奖励的“私人性”太浓;若让文学院同仁代领,感觉自己的事情让单位派人去做更不符合他的风格,同时“公事性”太强;而我作为他的学生又是学校工作人员既方便又可公私兼顾。2020年雒老师回天水,我当面捧上奖杯、证书和刊发《我的国学研究和国学研究所》一文的《天水师范学院建校60周年回忆录》。雒老师对奖杯、证书不置一词,仔细看了书后很满意地告诉我书印得很好、没错漏。
2021年夏天,雒老师打电话让我去家里,我急忙赶过去,看到雒老师除了面庞比原来消瘦一些、耳朵背了一点外,精神气色尚好,依旧是笑呵呵的样子,告诉我当天就要返回北京。临别时,雒老师拿出一个竹制的笔筒送给我,说是多年前他去外地开会所购,愚钝的我当时也没有多想,或者说是潜意识里不愿意多想,这竟是雒老师今生跟我最后一次见面.......
2022年10月22日,面对书桌上的这只笔筒,我朦胧的眼前再次浮现出雒老师纯净、平和的脸庞,雒老师安息吧!如果有天堂,那里一定有您钟情的书房!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朴学传统,君子襟怀
——怀念雒江生先生
付 乔
尊敬的雒江生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整整9天了。今天我们众多同仁线上线下聚集在一起深切缅怀雒先生。作为文传学院汉语教研室的一员,同时也作为雒先生的晚辈后学,在这里对雒先生的仙逝表示深切地哀悼,深深地缅怀雒先生在为学、为人方面的博雅君子风范!
雒先生1964年从甘肃师大毕业以后即在教育领域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1981年调入天水师专(今天水师范学院)中文系,坚持一线教学、科研,先后讲授过古代汉语、古典文学、训诂学、目录学等课程,曾担任中文系系主任、国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务。为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是奠基者,也是开拓者。先生的教学工作深受学生喜爱,他当年的讲课情形,至今依然在同学们当中被津津乐道;先生的治学深受高邮王氏及章黄学派的影响,在文字、音韵、训诂等方面都有精深地造诣,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学术财富。
我在2003年入职我校时,雒先生已荣休多年,所以无缘聆听先生的教诲,这实在是非常遗憾的事情!后来虽然有幸被中文系指定为雒先生的助教,但可惜未能落到实处。再后来我曾有过两次和雒先生接触的机会,但由于深感自己学殖浅薄、资历轻浅,所以也未敢向先生当面请益,只是远远目睹了先生的风采。虽然未能亲炙于先生,但后来由于忝列古汉语讲席,从身边的同仁口中逐渐更多地了解了先生,尤其是先生作为古汉语教学的前辈“坐拥书城、潜心治学、心无旁骛”的治学态度和学术旨趣。所以,我也逐渐开始关注起先生,尤其是好奇先生缘何会成为我系教学科研里程碑式的人物。正是带着这种好奇心,我搜罗了网上能够找到的先生的所有学术成果,在潜心阅读中,先生也一点一点地走进了我的心里,我对先生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
雒先生曾师事章黄传人彭铎先生,深受章黄学风的影响,在学术研究上始终秉承朴学传统,以小学(文字、音韵、训诂)为中心,由小学而通经学、文学。在文字、方言、训诂、校勘等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取得了极高的学术成就,深受学界同行的好评。
众所周知,乾嘉朴学以考据见长,尤其重视资料的收集和证据的罗列,主张“无征不信”,特别强调从语言文字训诂入手,审订文献、辨别真伪、校勘谬误、诠解语义,进而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从雒先生整个学术研究的发展历程来看,无疑很好地诠释了乾嘉学派、章黄学派的治学理路。
早在1978年雒先生就运用汉字结构理论撰写了《论汉字声符削繁》一文,该文立意新颖独到,显示了先生扎实的文字学功底。随后雒先生又综合运用古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方言学、文献学等多种方法研究完成了《释蓐食》(1985)、《秦国名考》(1994)等宏文,修正前人成说,发前人之未发。彭铎先生称赞《释蓐食》“足发千古之疑”,郭晋稀先生赞誉《秦国名考》是“用自己的独创写成的长篇巨制”。在小学研究的基础上,雒先生还恪守由小学通经学、文学的家法,撰写完成《略论<桃花源记>与系诗的关系》(1984)一文,提出“陶渊明《桃花源记》与后记的一首诗,本非一文,而是后人误合”的观点,在学界引起强烈的反响。
除了撰写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外,雒先生也非常重视著书立说,在这方面,先生可以说是孜孜矻矻、焚膏继晷。从1986年到2018年,先后完成《诗经通詁》和《尚书校詁》两部鸿篇巨制。《诗经通詁》全书60多万字,从动笔到写就花了整整10年的时间,该书对历史上的《诗经》训诂进行了系统地梳理,间或提出己意,陕西师大霍松林先生评价该书“体例精当,资料翔实,是一部贯通古今解《诗》精义的好书”,西北师大赵逵夫先生评价该书“是近几十年出版的研究《诗经》语言文字训诂方面一部高质量的学术著作”。2009年南京大学中文系原国家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带头人鲁国尧先生来我校讲学,受时任文史学院院长马超教授的委托由我负责接待鲁先生,在和鲁先生闲谈师院中文系前辈学者时,鲁先生得知雒江生先生是我校的中文系教师,不禁连说两个没想到:“没想到《诗经通詁》的作者是在你们学校,没想到雒先生在学术资讯并不是很好的地方做出了如此好的成绩。”《尚书校詁》从1997年到2018年前后花了22年的时间,该书既有对《尚书》文字的精细校勘,也有对尚书经义的训诂诠解,新见迭出,反映了《尚书》研究的新的成就。2022年10月19日,香港教育大学中国语言学系讲座教授朱庆之先生,当代杰出的古汉语研究专家在西北师范大学120周年校庆杰出校友论坛语言学专场的讲座《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纪念我的老师彭铎先生》中,多次提到天水师院的雒江生先生深受彭铎先生的影响,在传统的语言文字训诂方面成绩斐然。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我想这些学界同行对雒先生的评价应该是对先生学术成就的最高赞誉。除此之外,雒先生还完成了《尔雅正詁》的初稿,目前已交付中华书局待出。从雒先生这种“十年磨一剑”、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上,我们明显可以感受到先生孜孜矻矻、淡泊宁静、卓尔不群的传统学人风范。这既是先生的学术品格及人格魅力的最好写照,也是先生留给我们的最为丰厚的学术和精神财富。
雒先生现在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音容笑貌会在我们中文系每一位同仁的脑海里浮现,他留下的学术成果也必将长存于世。
尊敬的雒先生千古!
晚辈后学 付乔
2022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