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举办中国近现代文学系列讲座(一)

发布日期:2025-10-14   发布者:文传学院   

10月11日19:30,天水师范大学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在雷达文学馆举办中国近现代文学系列讲座(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纪委书记、副所长饶望京,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之梅,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左鹏军,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利民向现场师生作了发言。本次讲座由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孔会侠教授主持,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专业20232024级研究生参加。

讲座伊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纪委书记、副所长饶望京围绕中国社会科学院及文学所情况、考博建议与研究生能力培养展开分享。饶望京首先明确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定位,指出其是由党中央直管、国务院直属的正部级事业单位,核心定位为马克思主义研究前沿阵地、中央决策服务智库以及哲学社会科学最高学术机构。在具体机构概况方面,饶望京提到,文学所于1953年在北京大学集合全国力量成立,拥有众多学术前辈,且在1964年分出了外国文学研究所。关于社科院大学的发展历程,他介绍道,1978年社科院成立研究生院,2017年正式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并开设本科专业,文学所的研究员会同时兼任该校老师,参与教学工作。针对有志报考社科院大学博士的研究生,饶望京给出了针对性建议:考生需密切关注社科院大学官网,充分了解意向导师的研究方向与动态;在博士面试环节,要着重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加深对学术热点问题的理解,确保回答具备深度与专业性。最后,饶望京强调研究生需注重综合能力培养,包括锻炼文字与口头表达能力,主动关注社会形势与政治动态,积极参与各类社团活动和调研项目,努力成长为符合学术与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随后,山东大学孙之梅教授围绕在场研究生考博相关问题展开分享,从考博前自我审视、准备工作等方面给出了细致的指导。在考博前的自我审视上,孙教授强调,读博属于艰苦的学术攀登过程,因此首先要明确自身读博动机,深入思考读博原因,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同时需审视个人学术兴趣,指出对学术研究必须抱有激情,能够为学术研究做出取舍,且学术研究需具备创新性,这是从事学术工作的核心前提。关于考博的准备工作,孙教授给出三点关键建议,一是重视硕士论文,强调硕士论文需以高标准要求完成,其质量可能直接奠定个人学术生涯的基础;二是选好硕士论文题目,明确避免选择容易完成但无开拓价值的题目,应优先选择规模大小适中、具有延伸研究空间的课题;三是做好论文规划,在确定选题后,需及时撰写研究大纲、系统研读相关资料、逐步形成清晰的写作思路,过程中要勤与指导老师沟通,获取专业建议以完善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左鹏军教授为师生带来了题为“一个岭南记忆的生成:从宋王台到厓山”的精彩发言。他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既直观呈现宋王台遗迹的斑驳碑刻、宋少帝陵的肃穆景致,也展示深中通道的纵横架构、港珠澳大桥的跨海雄姿,让在场师生清晰触摸到了历史的厚重与当代活力的交融。随后他借助文化记忆理论,结合宋元交替的历史背景与新时代岭南发展实践,阐述这些地理坐标如何串联古今,让文化记忆在传承中实现创造性转化。他特别强调,从厓山到宋王台,不仅是地理范围的拓展,更是文化记忆在时光流转中的传递、升华与重构的轨迹,岭南独特的地域历史深刻塑造出其文化里特有的遗民气质与家国情怀,为当下的文化认同与精神凝聚提供了深厚滋养。分享尾声,左教授鼓励研究生,做研究既要深耕文本、筑牢理论根基,也要跳出书斋,将文献研究与实地考察、现实文化议题相结合;他还叮嘱同学们潜心治学,并热情邀请有志考博的同学报考华南师范大学,期待大家在学界取得更加优异的成果。

天津师范大学赵利军教授围绕考博准备、学术成长、校际资源及未来选择展开分享,为在场学生提供针对性建议。他结合自身与雷达老师的经历给出考博建议:曾撰写格非《隐身衣》的评论文章,因对文本解读的感受力突出、研究角度新颖,得到雷达老师肯定。基于此,他建议学生要扎实打好学术基本功,用心撰写经过系统学术训练的高质量文章,避免急于求成的心态,以过硬的科研能力与学术积累应对考核。赵老师还强调了天津师范大学与天水师范大学联系紧密的合作,天水师范大学部分教师同时担任天津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这一资源优势使天水师范大学的学生在报考天津师范大学博士时,能获得更多了解院校考核方向、学术研究重点的渠道,在备考与申请中具备独特优势。最后,针对学生未来发展路径选择,赵老师秉持务实态度,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决策:若有合适的就业机会,可积极把握;若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希望进一步深造,也可坚定选择考博之路,无需盲目跟风,应理性规划个人职业与学术生涯。

讲座最后,孔会侠教授对整场活动进行总结发言。她首先代表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及在场师生,向饶望京副所长、孙之梅教授、左鹏军教授、赵利民教授致以诚挚感谢,感谢四位专家不顾行程辛劳,为师生带来兼具学术高度与实践价值的深度分享。孔会侠教授指出,本场讲座内容丰富、维度多元,四位老师的分享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温度,各有侧重却又相互呼应,既以专业视角为研究生解析了考博规划、学术成长路径,也通过文化议题拓宽了师生的研究视野,为在场学子提供了切实的学术指引与精神启发。最后,孔会侠教授勉励在场研究生,要认真消化四位专家的分享内容,既从中汲取考博备考、学术研究的方法与经验,更要学习专家们严谨的治学态度与开阔的学术视野,希望同学们能以本场讲座为契机,进一步明确学术目标、坚定研究初心,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扎实积累、积极探索,努力成长为兼具学术素养与实践能力的优秀研究者。

本次中国近现代文学系列讲座圆满落幕,未来,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将继续依托系列讲座搭建优质学术交流平台,助力师生深耕学术领域,推动学科人才培养与文化研究持续发展。



名家简介:

• 饶望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纪委书记、副所长;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纪委书记、副所长。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先后在国家人事部、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工作。曾进修于英国伯明翰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2021年主持完成中国社科院信息化重大项目《十月革命专题数据库》;2018年主持完成《不忘初心 率先脱贫——井冈山扶贫攻坚的实践探索》国情调研报告;2017年主持完成《中外议会制度比较研究》横向课题;2008年参与的《我国养老保险覆盖面扩大及可持续性分析》课题,获第五届国家统计局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2003年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编写《全国人事干部专业培训大纲》。

• 孙之梅,文学博士,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近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南社与柳亚子研究会会长、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山东省近代文学学会会长。主要从事于明清诗文、近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出版学术著作《钱谦益与明末清初文学》《南社研究》等十余种。目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南社文献集成与研究”。

• 左鹏军,吉林梅河口市人。现为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南师范大学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教育厅“千百十工程”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省级培养对象。兼任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学术领域为中国近代文学、中国戏曲史、岭南文学与文化。在中国近代戏曲研究方面处于前列,在黄遵宪及近代诗文研究方面亦有较大影响,同时长于岭南文学与文化研究。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戏曲与诗文、岭南近代文学与文献、文化的研究。

• 赵利民,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出版专著《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导论》《中国近代文学观念研究》《20世纪儒家文艺思想研究》《冲突与融合——中国近代文学思想与中外文化交流》等。在《文学评论》等学术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重点项目等课题多项。

上一条: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举办中国近现代文学系列讲座(二)
下一条:山东大学孙之梅教授莅临我校开讲“南社的文学精神:几复风流”专题讲座

关闭